俄乌冲突进行到一半,俄罗斯突然宣称近2500架大疆无人机被运往基辅,中方对此却毫不知情。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乌克兰继续通过波兰的一些子公司购买中国生产的无人机,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又一批约2500架无人机已经运抵乌克兰。
但俄方同时点明,这些无人机的制造商曾明确反对无人机被用于俄乌冲突,并于第一时间停止了在俄乌的业务。
【国产无人机】
中方也曾明令禁止,多次出台法规限制无人机的出口,尤其是用于军事用途的无人机,更是严禁出口的对象。
可以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中方已经把能做的做到了最好,但乌克兰之所以顶着中方颁布的禁令也要继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无人机,实在是因为其性能过于强大,远超美军提供的那些“残次品”。
事实上,乌克兰购入的这些无人机属于民用装备,主要用于在边境监控和反走私、反渗透行动,以及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状况下,规划救援路径,以及执行初步的人道援助物资投放。
但放在乌军手中,这些无人机就变成了战场侦察和情报收集的有效工具,能够提供实时视频反馈,帮助军事人员了解地形、监测敌方动向。
【乌军无人机】
此外这些无人机还被用于精确定位目标,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精确坐标,包括引导炮火或为空中打击提供现场评估。
除了无人机的强大性能,乌军也在和俄军日复一日的交战中掌握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战术,充分展现了无人机的价值,改变了现代战争的面貌。
比如乌军使用军用无人机时,以其长航时、高清晰度成像技术,成为冲突中实时监控战场态势的利器。
它们可以在敌方防线后方执行隐蔽侦察,提供宝贵的情报信息,帮助指挥官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例如,乌克兰军队曾利用土耳其制造的无人机深入敌后进行侦察,成功定位了俄军的指挥中心、导弹阵地和装甲车队,为乌军提供了精确的打击坐标。
再比如无人机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战场的打击精度,增加了对敌方关键设施的打击效率。
例如在俄乌冲突的初期,乌军无人机从天而降,精准切入坦克和装甲车缝隙并自爆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人们纷纷感叹,传统地面装备面对无人机时只有坐以待毙的下场。
【遭无人机轰炸后坦克的残骸】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传统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成本较低,且无需担心飞行员伤亡风险,这使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弱势一方也能通过无人机实现一定程度的军事平衡。
乌克兰正是通过有效运用无人机,展现了小国如何利用不对称战术,对抗大国的军事压力。
因此可以预见到,乌克兰在今后的战斗中对于无人机的依赖将长期存在,而中方颁布的禁令将进一步增加乌方获取无人机的难度,预防对方以此为由,把我国“拉下水”。